第四十九章 · 二萧(一)|黄粱一梦的科幻改编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桥。(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书接上回。之前连续三章,或聊至high处,或触到痛点,总之话题一开就是一章,落下了很多典故没有讲。既然选择了出来混,就在这章给大家还上。

我们先补一个第四十八章出现的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这个典故其实就是「黄粱一梦」,出自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说的是卢生怀才不遇,在邯郸旅店向吕翁吐槽人生。吕翁不想当卢生的心灵垃圾桶,就交给卢生一个瓷枕,让他枕着睡觉。

(此处要切换一个店主上灶蒸黍的镜头)

于是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中,就娶了娇妻崔氏。然后金榜题名,沉浮宦海,历尽富贵荣华。八十岁时寿终正寝。

死亡瞬间卢生一惊而醒。顾及左右,发现一切如故,主人蒸黍未熟,吕翁笑而不语。卢生问:「岂其梦寐也」,吕翁答「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必须得说,在玄幻迷和心理鸡汤爱好者眼里,这是一则非常精彩的故事。所以古往今来版本甚多,比如把卢生换成淳于棼,把瓷枕换成槐树,它就叫「南柯一梦」;又比如把卢生换成夏洛,把瓷枕换成马桶,它就叫「夏洛特烦恼」。

当然了,如果让科幻迷老高来改编,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下面是《科幻版黄粱一梦》的内容简介:

卢生20岁那年,成为了「太空播种」计划的志愿者。当时的人类依旧不能驾驭所谓的虫洞,或者找到其他超光速飞行的方法,星际移民对生物人而言仍是空想。

「太空播种」计划就是将若干个翻录了人脑全部信息的微型电脑送入太空,经过漫长的旅行,到几个所谓的「宜居星球」上去寻找尚处于蒙昧状态下的外星生命,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我们的文明。

卢生的大脑信息被电脑翻录之后,事实上,就同时存在了两个卢生,生物的卢生和电子的卢生。电子卢生当年就跟随着「邯郸旅馆」号飞船进入了茫茫的太空,并按计划开启了阶段性休眠。但由于电子卢生和生物卢生的脑频完全吻合,生物卢生在地球上的生活,都以高清影像的形式反映到电子卢生所谓的梦中。

所以电子卢生梦到自己很快结婚了,新婚之夜,和漂亮的妻子,在专业摄影师的见证下,笑么滋地抄着党章;然后儿子出生了,在接亲友的途中路过了一家足疗店;然后,万幸还有然后…进入体制内稳步升迁,儿子一天天长大;然后正局级退休,帮老伴儿带带孙子,生无大喜,亦无大悲。80岁那年得了一场病,通过某搜索引擎找到一家莆田系医院,然后,这回没有然后了。

生物卢生脑死亡的瞬间,电子卢生遭遇到了很强烈的刺激,在休眠状态下惊醒,「看」了一下飞船上的时间系统,不过20分钟而已…

这就是科幻和玄幻的区别所在,飞船上时间的减慢,在理论上是有狭义相对论来支撑的,你甚至可以根据60年和20分钟这两个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邯郸旅馆」号的飞行速度。

钟慢尺缩,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说的是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周围的时间会减慢、空间会缩小。比较直观的展示是《星际穿越》,马修.麦康纳他们在一颗靠近黑洞高速运转的行星上折腾了没一会,在飞船上留守的那伙计,早已经垂垂老矣。

(读者乱入:老高!你确定真的是在讲国学吗?)

好吧!其实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概念。南朝时期任昉的《述异记》还曾记载,砍柴的王质在山中观看几位童子下棋,起身离开时发现「斧柯尽烂」,下山后已经「无复时人」。可惜中国古代有科幻精神的人太少,「烂柯」这个典故最后被棋手们抢了去。

说完时间变慢,再说说空间变小。四十八章中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出自《后汉书》,说的是东汉费长房随市中卖药老翁跳进一个葫芦,里边「玉堂广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

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一个说时间变慢,一个说空间变小,这你还不让老高夹带着讲点相对论,又让我情何以堪啊!

同是四十八章,还有一联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出句出自《淮南子》,说的是武王伐纣时,周武王部下鲁阳公斗得兴起,眼见天色已晚,于是挥戈向日,「日为之反三舍」。这个故事就有点太扯了。且不论鲁阳公这一挥戈能召唤出多大的能量,是否可以让地球自转刹车,然后逆转。单是地球自转刹车瞬间所造成的海啸,就够让人类灭绝好几回的。

对句持管莫窥天出自《庄子》,说的是从小小竹管中去窥视广阔天空,根本就不可能探索出其中的奥秘。事实上,包括爱因斯坦在内,每个人能看到的天空,也都不过是竹管中的那一小块,只不过爱因斯坦他们的竹管更大而已。

一直以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在遭受着广泛的质疑。这几年,质疑者大军中多了不少中国民科。老高虽然不过知道些皮毛,但在爱因斯坦和中国民科之间,我还是坚定地站在爱因斯坦一边的。因为我知道,爱因斯坦的论断来自「大胆的假设+谨慎的求证」,而中国民科的论断多数来自「大胆的假设+更大胆的假设」。

因为这些东西争议很大,论也论不清楚,所以孔子不讨论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他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击石磬,观韦编上。这一联出现在第四十七章,击石磬说的是孔子在卫国击磬,有隐者从磬声中听出了孔子的心声。观韦编说的是孔子读《易》,反复翻阅,将编连竹简的细牛皮绳都翻断了几次,这就是 「韦编三绝」的出处。

在第四十六章也出现了孔子的身影,郏鄏鼎,武城弦中的武城弦说的是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市长,孔子过武城听到弦歌之声,是子游在用礼乐去教化普通群众。于是孔子笑着对子游说,这是杀鸡用牛刀。

子游回答说:我曾听您说,君子学了道就仁爱,小人学了道就容易指挥。

孔子改口说:子游说得对啊!刚才是逗你玩呢!

子游先是楞了一下,然后学着大潘的语气,说了一句:好尴尬啊!

最后,说说这个郏鄏鼎。郏鄏就是周朝的东都雒邑,而关于鼎,我们在第十一章已经讲过了铸鼎、定鼎和问鼎这一干典故。这里唯一要八一八的是,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编剧们用这套郏鄏鼎为道具,把让大家恨得牙根痒痒的巴图嬴荡给砸死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