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八庚(一)|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

拈出周华健这句歌词做标题党,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穿过千年的岁月。

答案有些令人沮丧:几乎没有。

说「几乎」,是因为《白石道人歌曲》的存在。它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词曲专辑,其中十七首,有宋代的工尺谱记于字旁,为后人研考词牌的演唱方式,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隐隐约约地让我们听到千年之外的声音。

在这十七首词中,有一首叫《霓裳中序第一》。姜夔为这首词写了一个长长的序,大意就是:其在客游长沙期间,从乐工的旧书中,得到了当时早已失传的《霓裳羽衣曲》。一共十八个乐章,全部有曲没词。他还说自己没空都写,就选了「中序」一阕填了个词并记下了工尺谱。

词学爱好者应该不会说什么,民乐爱好者或许会抱怨一句:您可真懒。

我们今天能听到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根据《霓裳中序第一》的工尺谱,并结合敦煌藏经洞留存的曲谱残卷以及保存于日本的唐代筝曲演绎而成的。这里说的可不是李玉刚演唱的那版,那版和老高文章一样,典型的标题党而已。

但讲真,其实无论哪个版本,还原度都低得可怜。

首先,宋代的工尺谱与今天使用的工尺谱差别很大,而且在流传过程中难免有讹误之处,还原姜夔的曲谱已经很难。

其次,姜夔对自己得到曲谱都很怀疑,他在《霓裳中序第一》序中还写到: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霓裳羽衣曲》是「道调」,自己得到是「商调」,而且章节数目也和白居易的记录对不上。

沈括是写百度百科的,记录一下《霓裳羽衣曲》本行当令。那白居易又和《霓裳羽衣曲》有什么关系呢?

白居易是《霓裳羽衣》的超级粉,这在他的诗中有非常直白的表露,「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安史之乱过后,这台歌舞慢慢失传。在真正看过演出的观众当中,观后感写得最细致的就是白居易了。特别是其长诗《霓裳羽衣歌》,是对这台歌舞最为详实的描述。

诗中记录,完整的《霓裳羽衣曲》分为散序、中序和曲破三个部分。散序阶段「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撅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并且自注曰:「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而姜夔在长沙得到的曲谱散序只有两阙,故而怀疑。可见白居易诗在宋朝就已经成为研究《霓裳羽衣曲》的重要资料了。

其实有些电影我们在网上找不到,读两篇专业的影评也就可以不看了。

但《霓裳羽衣》不同,即使我们已经看了沈括的百度百科和白居易的影评,以及姜夔放出的片花,但我们仍然会对它的原版,甚至是翻拍版心存向往。

因为,无论哪个版本,主创阵容都足够大牌。

先说翻拍版,这版的导演是李煜。没错,就是那位「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

不过在翻拍《霓裳羽衣》时,李煜一点也不愁。整个五代十国的关键词就是折腾,唯南唐和西蜀能消停一点。

后主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任国君,他出生时,温庭筠已经故去七十多年了。当时词坛的主流是花间派,而非主流的高手都在南唐。一位是他的父亲中主李璟,一位是李璟的宰相冯延巳。所以就词学而言,李煜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少见的仄韵浣溪沙,既是他早年词风的展现,也是他早年生活的缩影。我们不能因为他把奢侈写得好,就去肯定他的奢侈。

李煜曾用金线红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以绿宝石镶嵌窗格,屋外广植梅花,花间设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和大周后赏花对饮。

之所以叫大周后,是因为她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她的妹妹为皇后,也就是小周后。大周后名娥皇,精通音律,尤工琵琶。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曾经广寻《霓裳羽衣》残谱,补缀重订,上演了李煜和大周后版的《霓裳羽衣》。只可惜,金陵城破,所订之谱亦被李煜下令烧毁。

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李煜在政治上的失败,刺激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功。关于这些,我们在后面讲词时还会讲讲,毕竟,我们这章讲的是《霓裳羽衣》。

是时候说说它的原版了。

《霓裳羽衣》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普遍认为此曲散序部分是玄宗登三乡驿望见仙山后有感而作,而后面中序和曲破的部分,则是吸收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唐玄宗把《霓裳羽衣曲》视为其最为得意的作品。开元二十八年的某个晚上,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的时候,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为导引。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为了排演方便,唐玄宗亲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这也就是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的来历。正文中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说的就是如唐玄宗般,看腻了霓裳之曲,可真是奢侈啊!

只可惜「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但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各藩镇反倒纷纷排演。又后来,随着唐王朝的进一步衰落,一代名曲最终「寂不传矣」。

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这句里「赓」取唱和之意,句式结构类出句,大意是说如陈后主般,听饱了《玉树后庭花》的合唱,我骄傲!

关于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我们在第六章讲过了,最著名的亡国之音。其实从唐玄宗和李后主的遭遇来看,《霓裳羽衣曲》也好不到哪里去。

投资艺人,一向是最主流的败家方式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