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十蒸(一)|东汉末年分三国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鱼罾,燕雀对鲲鹏。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这个汉帝是指汉武帝,九光灯或又名九微灯、九华灯。

晋人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好仙道(乱入一下,我喜欢流川!看过《灌篮高手》的都会懂)…七月七日夜漏七刻,设九微灯迎接西王母。王维有「春窗曙灭九微火」之句,杜甫亦有「彫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从承露盘到九光灯,从蓬莱寻仙到泰山封禅。为了成仙,汉武帝倒是真舍得下本。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 这里的刘公说的是刘表,刘表宴客列「三爵」,大者「伯雅」,次者「仲雅」、小者「季雅」,分别可盛七升、六升、五升。能饮一爵酒而不醉者,皆称有「雅量」,这个词后来逐渐引申为「器度」之意。

对于刘表,我想大家应该不会觉得陌生。但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三国演义》里那个优柔寡断的老头儿,也曾有过他激情燃烧的岁月。

刘表是汉室宗亲,上太学时曾经积极参与过反宦官专权的示威游行。抗议者们自己搞了一套类似于「扑克牌通缉令」似的排名,上曰「三君」:窦武、刘淑、陈蕃;次曰「八俊」打头的是第三十九章讲过的李膺;后面还有八顾、八及和八厨,刘表位列「八及」第三,是清流35人中的NO.22。

面对清流抗争,宦官集团依仗皇权,开始「逮捕党人」,进行残酷镇压。刘表「亡走得免」,也就是跑路了。

后来直到张角出来造反,党锢事件才算解除,刘表的简历终于又回到了东汉的人力资源部。六年后,董卓进京,当时刘表的职务已经是北军中候,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

刘表和董卓不是一路人,恰巧时任荆州刺史的王睿被孙坚干掉了,于是董卓来了手明升暗降,把刘表打发到荆州去做光杆司令。

当时的荆州,豪强林立,宗贼横行。刘表除了一纸委任状外一无所有,面对这样一个hell级别的任务,已经48岁的他单枪匹马入宜城,其难度可比《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进鹅城大多了。

但是刘表完成了,怎么做到的?简单说,就是强龙绑定地头蛇。刘表入城之后,首先约见蒯(快三声)良、蒯越和蔡瑁,争取这两大氏族的支持。凭什么?一凭声望,二凭魅力,三凭谈吐。

其时清流35人已所剩无几,颇受士大夫阶层景仰。加之刘表「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举手投足之间都有领袖的气场,而且其谈吐儒雅,思路清晰,三言两语之间就取得了蒯蔡两大氏族的信任,捎带脚还娶了蔡瑁的姐姐做继室。

之后,刘表在两大氏族的协助下,恩威并重,进退有据,内肃宗贼,外御强虏,从容自保。稳掌荆襄十八年,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开经立学,爱民养士,创造了一个乱世中的奇迹。

如果非要说说刘表的缺点,主要还是儿子不给力。刘表前脚挂,次子刘琮后脚就举州降曹。以至于曹操得了便宜还卖乖,说刘表之子「豚(猪)犬耳」,「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也就是孙权,「伯仲叔季」前面讲过,所以看名字就知道他是老二。他哥哥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他老爹叫孙坚,跨江击刘表时阵亡,他哥哥孙策26岁被刺杀,18岁的孙权遂成江东之主。赤壁之战,联刘抗曹,三分天下,才引出曹操的那一番感慨。

下面这个典故,和孙权有关。画屏误笔作飞蝇说的是三国画匠曹不兴,为吴主孙权画屏风,不慎落了一滴墨汁在上面,于是就着这个墨点画了只苍蝇。孙权来时误以为真,用手弹之。老高一直在想,孙权用这么个画匠,除了画工高超之外,是不是还因为名字讨巧。

三国这段历史是个大奶酪,做什么的似乎都可以过来吸取点营养。

老高小学时,听袁阔成的评书,看上海人民美术社的连环画;初中时,读罗贯中的小说,听侯宝林的《歪批三国》;高中时,看唐国强版诸葛亮,打街机《三国志》;大学时在PS上玩《三国无双》,在电脑上玩《三国志V》;毕业后,听马连良的《甘露寺》和谭富英的《定军山》,当然还有标题那首歌,「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对了,我和我老婆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赤壁》。

当然,这部「水煮声律启蒙」毕竟是讲诗词的,旁的一笔带过,最后再说说那些和三国有关的诗词。

比如,老杜《蜀相》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胜之在切;而小杜《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胜之在新。

又比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这首《南乡子》风格明快,气魄雄浑,选出来顺便呼应一下前文。

当然,一提三国,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还是下面这首词。

讲它之前先插播一段笑话:说一小伙去公园晨练,看到一位大爷在地上练书法,怀着崇拜的目光凑上前看看。那大爷看到他来,在地上写了一个「滚」字。于是他后退一米继续看,没想到大爷又写了一个「滚」字。这回小伙急眼了,上前一脚把练字的水桶踢翻。大爷也怒了:我刚要写《三国演义》片头曲,你踢我水桶干什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是老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被杨洪基唱到家喻户晓。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罗贯中写的,其实非但不是罗贯中写的,甚至都不是他抄的。

该词本是明人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宗岗父子删改《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通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非此词而不能开《三国》!

——你说什么?

——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个不讲!

——为什么?

——有特殊安排,放了在下一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