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十一尤(二)|飘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杨柳岸,荻芦洲,语燕对啼鸠。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绿野耕夫春举耜,碧池渔父晚垂钩。波浪千层,喜见蛟龙行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先进主题曲:「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一剪梅》谱成歌曲叫《月满西楼》,好多版本,但还是邓丽君唱得最好。

因为词中「独上兰舟」和《声律启蒙》原文中「人泛木兰舟」的这点联系,老高决定讲讲李清照。

上一章,我们讲到纪传体的history才是真正意义上的his story。对于history这个词,好多女权主义者经常质疑,为什么不是herstory?

这个问题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下很容易解释:清人汪辉祖的《史姓韵编》,共收录二十四史所载人名28365个,其中女性只有901人,大半还是烈女。

即使是做为「史上最强女文青」的李清照,也只能在她老爸的传里P.S.上24个字:「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李爸爸叫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以李清照应该管苏轼叫师爷;李妈妈是全国高考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读过本书第六十章的朋友或许能捋得清楚,李清照应该管欧阳修叫太姨姥爷。

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区别于那些拼爹炫富的白富美,逐渐成长为一名典型的女文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如梦令》,充分印证了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几个重要特征:玩得疯、喝酒、多愁善感…

是时候让男主角出场了。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小有名气的鉴宝专家。

才子才女,两情相悦,后面的剧情应该是:文艺女和收藏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真的会这样吗?大体是吧。

刚结婚时,赵明诚还是一个经济不能独立的太学生。每次太学放假,这对小夫妻都要典当衣物,换钱后去相国寺淘宝捡漏,顺便买些水果,「相对展玩咀嚼」。遇到实在喜欢还买不起的文物,两人还会「相向惋怅者数日」。

其后,李赵两家先后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夫妻二人被迫离京,在青州度过了十三年静谧的时光。

赵明诚后来被重新启用,任莱州知州,夫妻两地分居。李清照思念丈夫,写了首《醉花阴.重阳》寄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阕《醉花阴》和这样一首歌,「一点都不会累,我已经写了三天三夜…O.K.O.K,加入我的行列,No.K.No.K,白天写到黑夜…」

之后他把自己的五十阕《醉花阴》和李清照的混在一起,给好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玩之再三」,说就三句绝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莱州三年任满,赵明诚转任淄州知州。某日偶得白居易手书《楞严经》,45岁的赵明诚当即骑马狂奔回家,和42岁的李清照共同欣赏到二更天。

当然了,漫长的夫妻生活中,李清照也有对娘家有难时,婆家袖手旁观的心寒;也有对出知莱州后,夫君纳妾畜妓的抱怨;更曾有对结婚多年,一直未有子嗣的担忧。

但总体而言,他们的生活算得上是幸福的。他们把感情建立在了共同情趣的基础上,正应了最近一篇热文,《最好的婚姻,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把幸福轻易打碎的,是战争!

公元1127年,金兵长驱直入,攻占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及皇族后妃共三千余人北上,史称「靖康之变」。

这年年末,青州发生兵变,赵家书册什物十余屋,尽被焚毁。李清照历经劫波,一路飘摇,携带部分珍贵文物赶往南京,与之前为母奔丧羁留南京的赵明诚会合。

这章老高最先想到的题目是《乱世佳人》,后来考虑到此时的李清照已经44岁了,于是改成了原著的名字,《飘》。

知性的李清照当然不是任性的斯佳丽。

赵明诚倒是像极了卫希礼,这位在歌舞升平环境下温文尔雅的才子,到了烽火连城的乱世,就成了苟且偷生的软蛋。

李清照到达南京两年后,南京也发生了一次兵变。当时南京城内的最高领导赵明诚,趁着月黑风高、无人察觉的时候,抛下了当年苦心搜集的文物,抛下了包括李清照在内的全城百姓,和另外两个高官一起,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

幸好,兵变很快平息。被革职的赵明诚重新回到了李清照身边,虽然可能并无争吵,但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从此不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最犀利的吐槽。赵明诚从此一蹶不振,当年抑郁而终。

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的神仙眷侣,二十八年风风雨雨,最终也免不了一声叹息。

赵明诚去后,李清照为躲避战火,保全文物,四方辗转,江湖流落,甚至所遇非人,闪嫁闪离。但最终,那些鉴证她和赵明诚点点滴滴的文物,还是历经风蚀雨注,火焚兵毁,百无存一。

流传下来的,是她作为赵夫人的《金石录》,和她作为易安居士的《漱玉词》…

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从「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到「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再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走完了一生…

孤独的李清照在悄无声息中离世,卒年不明。

历经战乱的人们无暇关心,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