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九青(二)|勤学五虎将

行对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狂蛱蝶,小蜻蜓,水岸对沙汀。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最近朋友圈里有篇热文叫《哈佛凌晨四点半》,说的是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经典的语录是「今天瞌睡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还好,很快就有好事者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打碎了这碗心灵砒霜。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确实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

但其实这是一个事实,只不过表达的过于夸张而已。老高其实也在凌晨四点半上过自习,而且还一直坚持到了第二天的考试,这是文科院系学渣们的惯用伎俩,真正的学霸根本不屑于这么做。

最可怕的学霸是你根本搞不清楚,他是如何成为学霸的。有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在玩的东西,他也在玩,玩得居然比你还好。

当然,这种天才论是不好拿出来宣传的,必须找到些变态的亮点才行。于是,就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学五虎将:悬梁孙敬、刺股苏秦、囊萤车胤、映雪孙康、凿壁匡衡。

讲这个专题,是因为照书车胤一囊萤而起,我们就先说说这个车胤。

车胤是东晋人,比桓温、谢安略晚一辈。因为其博学诙谐,善于现场攒段子,以至于酒局茶会,「无车公不乐」,所以只要是桓谢二人组的局,车胤必然是座上客。

当然,能说会道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颗刚毅的心,车胤其人为官耿直中正,不屈权贵,官至吏部尚书,后因得罪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逼自杀,《晋书》赞其「忠壮」。

《晋书》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往事,车胤少时家贫,常常买不起灯油,于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也就是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

现在我们就常以「囊萤」代指勤学苦读,比如杜甫的「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又比如陆龟蒙的「六辔未收千里马,一囊空负九秋萤」。

但囊萤这个事儿,其实经不得仔细推敲。老高小时候是见过萤火虫的,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没机会了,不过好多景区为了找噱头,还经常几万只几万只的放。这东西的光是闪烁的,再加上古代容器的透明度普遍不好,盛少量萤火虫亮度不足以读书,大量萤火虫盛在一起,不把你闪吐了才怪。

据说康熙晚年曾做了一回实验,命人捉萤数百,盛以大囊,结果照书字画竟不能辨。

囊萤还存在一个性价比的问题。都说了车胤家贫,萤火虫只能靠自己捉,时间成本合不合得来?对此,明代段子手浮白斋主人在《笑林》中还曾嘲讽了一回:说某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段子中的「康」指的是孙康,能找到的记录非常有限,有《宋齐语》记载:「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这件事情同样蹊跷,抛开光学原理不谈,同样存在性价比的问题,一旦来场头痛脑热的,看两小时,休一星期,根本合不来。

下面再说说凿壁的匡衡。这个人《汉书》有传,汉宣帝刘询时期的《诗经》学权威,时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的《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愉快,搁现在很适合上《百家讲坛》。

当时的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也是匡衡的粉丝之一,继位后曾任匡衡为相,封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可惜此人晚节不保,汉成帝时期因非法扩大封地被免为庶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想想吧,烛光穿越小孔而透过的微芒,可能还真不如几只萤火虫亮。再说了,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道德层面上,在人家墙壁上挖洞,万一哪天看到些儿童不宜的东西多尴尬。

苏秦刺股的事儿我们在第二十一章讲过了,同样还是性价比的问题,拿锥子扎大腿,万一感染化脓,一休就得个把月。当然,这个故事最不合理的地方还在于,苏秦是个可以「走马观碑」的天才,还有必要这么拼吗?

如此看来,五个故事中相对靠谱的,还要属孙敬悬梁了。找根绳子,把头发系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一低,头皮就会扯痛,清醒了继续读书。但这个和哈佛四点半有点类似,我总是不禁要问,不困的时候都干嘛去了啊?

有捍卫者会认为,这些东西都只是中华儿女尊崇的一种精神和美德,没必要去较真。这话有些道理,想想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语文课本,算了,比这假的多了去了。

其实,在所有励志故事当中,我最不相信的是铁杵磨针。

还有捍卫者说,这些本不是常态,不过是偶尔为之。这么解释也能让我释然,什么是偶尔为之?比如滴着吊瓶坚持工作,或者新婚之夜抄党章…

到此为此,留点篇幅给其他典故。

传信子卿千里雁,子卿是苏武的字,这个故事第九章就讲过了,可信度不比前面的高。

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 出句第十六章有讲,孙绰夸自己的《天台山赋》「掷地有金石声」。

对句说的是西晋人张载,字孟阳。《幼学琼林》中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说的是其貌丑,外出时常被顽童以石掷之。

话说潘岳出门「掷果盈车」,家里开起了水果店,张载出门「投石满载」,家里做起房地产。

有次张载去四川探亲,途经剑阁,写了篇《剑阁铭》。益州刺史在朋友圈里看到后很欣赏,私信给晋武帝,晋武帝也非常喜欢,遣使镌之于剑阁山。

最后夹带两个事儿,一是北宋也有个张载,一代大儒,世称横渠先生,比西晋这位有名。

二是既然提到剑阁,就给大家推荐一首老高挚爱的鼓曲,骆玉笙先生的《剑阁闻铃》,值得你搜出来听听。

…叹君王万种凄凉千般寂寞,

一心似醉两泪如倾。

愁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

路迢迢涉水登山哪惯经。

好容易盼到行宫歇歇倦体,

偏遇着冷雨凄风助惨情。

剑阁中有怀不寐唐天子,

听窗外不住的叮当连连地作响声。

忙问道:「外面的声音却是何物也?」

高力士奏:「林中雨点和檐下金铃。」

这君王一闻此言,长吁短叹,

说:「正是断肠人听断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