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六麻(三)|生无可恋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驰驿骑,泛仙槎,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寔闲客生涯。(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正题之前,先讲两个关于和谐社会的典故。
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这俩个典故高度雷同,出句出自《梁书》,讲的是南朝梁人范元琰。话说总有小偷越过深沟到范家偷竹笋,范元琰发觉后,担心小偷掉到沟里,特地砍了棵树架在沟上,方便小偷过沟。小偷看到后十分惭愧,从此之后,再无人来偷笋。
对句出自《晋书》,主角换成了晋人桑虞,偷笋换成了偷瓜,沟上设桥换成了凿墙开道。这个举动的感化度明显更高,小偷不但不再来偷瓜,还把之前偷的,也都还了回去。
这种典故老高称之为鸡汤典,读着暖心,用起来还需谨慎。小偷也在进化中,能感化的都被感化了,剩下的都对良心免疫,用这个办法不灵。不过从法律人的角度出发,挖深沟、拉电网这些手段也不可取。其实,现在我们有更合适的方法,安监控。
好了,剩下的篇幅,我们来讲讲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对句说的是贾谊,我们在第51章讲过了,出句写的则是最伟大的那位诗人。
注意!我说的是最伟大,既没有限定古代、也没有限定中国,还没有用「之一」。 能配得上这一评价的,也就只有屈原他老人家了。
这么说,可是广大网友的心声,其理由也让人吐槽不得:因为只有他!给我们争取了三天假期。
当然了,在老高看来,这个理由值得商榷。关于端午,现在至少有龙图腾说、恶日说、夏至说,以及纪念某个人物说。
其中纪念屈原一说,讲的是百姓们怕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从水产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说法无疑最不科学。
其实不单如此,历史上是否有过屈原这个人,在二十世纪也是被质疑过的。 屈原否定论者中,最有名的当属胡适先生。胡适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是屈原的事迹在汉代才出现,先秦典籍没有记载;二是《史记.屈原贾谊列传》有矛盾的地方;三是汉代以前不可能有屈原那样忠君爱国的思想。
驳斥否定论的大致观点是:一、先秦典籍中没有记载的真实存在很多(比如被荆门郭店楚简证明的老子);二、《史记》中前后矛盾的篇章很多;三、汉以前特立独行的人物很多。所以否定论主要观点的大前提都是站不住的。
当然了,老高是必须相信屈原真实存在的。要不然,这一章我没东西可讲!
根据《史记》的记载,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是楚国的宗室贵族。楚怀王芈槐时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
其中这个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职责众说纷纭。《史记》中一共就记载了两个人做过这一职务,一个是屈原、另一个便是黄歇。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黄歇生于公元前314年,屈原长黄歇26岁,《芈月传》中将二人设计为师徒,虽无史料记载,倒也不算离谱。
但如果我们再加入一个人的生年,就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的生年是公元前325年。有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嬴稷居然比黄歇大11岁,或者说,在黄歇出生前11年,芈月就已经生娃了。
也就是说,如果非得让芈月在楚国谈场恋爱的话,更合适的对象是屈原。只可惜编剧导演都不同意,否则的话,这部剧一定会…被考古派骂得更惨!
没办法,既然非要成全芈月和黄歇,就必须推迟芈月的出生,同时被波及的还有芈月的哥哥芈槐。
事实上,芈槐在公元前328年就继承王位成为了楚怀王,当时屈原12岁,黄歇还没有出生。而且在其近30年的国君生涯中,也并非如剧中那样,一直处于「中二病」晚期。
楚怀王早期任人唯贤、积极变法,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屈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升为左徒出使齐国,当时不过21岁。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亲密到后来被爆料,两人之间有基情。
其实爆料者的证据都是屈原自己发到朋友圈的,比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又比如《抽思》中的「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文学创作这东西怎么说呢?仁者见仁,gay者见gay吧。反正屈原很快就被抛弃了。
后期的楚怀王全面开启了中二模式。
张仪:恭喜你!获得了秦国设立的一等奖,奖品是六百里土地。
怀王:还有这事儿?太好了!怎么领奖?
张仪:领奖之前得先把所得税交了。
怀王:…
张仪:错了!不是这个词…是这样,为了避免你重复中奖,领奖前必须解除和齐国的友好关系!
屈原:大王,不要!
怀王:屈原你滚一边去!来,派人去齐国骂齐王一通,怎么难听怎么骂!
…
怀王:张仪!张仪!我们已经和齐国绝交了,什么时候领奖啊?
张仪: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怀王大怒,两次兴师伐秦于丹阳,丧师八万,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之后的楚国每况愈下,感觉身体被掏空。
自己被国君疏远,国家又多灾多难,抑郁中的屈原开始写「楚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了郢都,生无可恋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有人质疑屈原的真实存在,有人质疑屈原和端午的关系,有人质疑屈原是同性恋,有人质疑屈原的忠君爱国…
都不重要…
你质疑,或者不质疑,屈原都在那里,给你三天假期。
你爱吃,或者不爱吃,粽子都在那里,绿了吧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