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 四豪(一)|严肃点,我们谈诗呢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煎异茗,酌香醪,虎兕对猿猱。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螺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溪中春水半篙。(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这一章找不到可以借题发挥的点,索性通篇用来讲专题,谈一谈老高对旧体诗词创作的一点感悟。
在整部书中,我们零零碎碎地讲到韵部、格律、对仗、体例等基础知识,第三十九章还展示了「滥诗是怎样炼成的」,这必然会引发一个新的命题,好诗怎么炼?
讲「好」会比讲「滥」复杂得多。实践中,我们对「好」的认识往往见仁见智,比如本届欧洲杯上的德国、法国或者冰岛、威尔士,但对「滥」的界定则比较容易统一,比如,英格兰。
所以,当我说老干体、歌德派是滥诗的时候,大家倒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但如果我说哪些诗是好诗的话,一定会有群人把我默默拉黑。
没办法,诗词这东西还不像足球,足球好歹有大赛成绩、足联排名这些相对客观的数据标准。而对文学创作而言,好坏全在主观。尤其是诗词圈,大家对自己的作品都金贵得很,一言不合就翻船的例子实在太多。还好,我已经不混该圈好多年。
年前要攒一篇小文,需要找首写大学生活的诗词。因为脱圈太久,就求助于曾少立兄。老曾说他的印象里也没有太好的,让我去大学生诗词社团碰碰运气。于是我就关注了几个有名的社团,发现他们结集不少,怀古、刺今、咏物、寄人一概驾轻就熟,唯独对他们正在经历的校园生活惜字如金。
老高也是过来人,很清楚其中的原委。怀古刺今这类题材,从古及今,大家写了不计其数,正常按套路出牌,成品大体不会太坏。而校园生活这类题材太潮,在旧体诗词的体系中抱不着大腿,要想吻合旧体诗词的审美惯性很不容易。
个把月后,老曾倒是自己写了一首。
青春长忆武昌城,有我同班众弟兄。占座书包挨美女,联床夜话出幽灵。考逢难处传团纸,酒到高时杂哭声。世事一谙人一老,苍茫回首已畸零。
我引这首诗到不是因为它有多好,但它的确可以打败我的审美疲劳,让流动中手机屏幕短暂停留,这就是诗词的辨识度。
辨识度这个词,我是和「好声音」学的。当代诗坛和「好声音」其实一样,欠缺的不是音高音准,欠缺的是辨识度。前两天我老婆在客厅看《好先生》,我在卧室里都能听得出一段插曲的演唱者是帕尔哈提。说实话,这两年「好声音」我就记住了一个帕尔哈提。他的音高音准显然不是最好的,但似乎只有他独一无二。
从某种程度来说,龚琳娜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我忍不了她的歌,这关乎美感。美感也是一个很主观的话题,在老高看来,旧体诗词的美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巧妙、二是雅驯。
我们知道,高考作文一般都是诗歌除外的,原因主要是诗歌短,容易投机。其实无论是诗歌,还是段子,是凡短文考验的都是巧妙,需要「别才别趣」和灵光一现,与一个人的学识素养关联不大。
说到这,可能有人已经找出老高文字中的漏洞。口号、新闻也是短文,就不需要什么巧妙。现实中也的确有很多人把诗歌写成了口号或者新闻,怎么说呢?老高是写段子的,道不同…各看各的导航。
当然比较不好对付的是「学人诗派」,这些人常常写一些艰深点的口号或者新闻,艰深到需要查查字典,费些脑筋,才能看出来它们依旧是口号或者新闻。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学阀,写什么大家都得点赞,不点就是没文化。老高也是在彻底承认自己没文化之后,才敢放开了说两句:写诗人诗是段子手,写学人诗是熟练工。
(读者乱入:这样一大段为啥不举几个例子?老高:还是算了吧,学阀们倒是不屑于理会我,常写口号的那群人却是连骂人都只会直来直去的,真心惹不起。)
下面再把话题拉回到巧妙,所谓巧妙二字,要求文巧而意妙。巧有千端,妙非一种。比如老曾前面那首,对仗之间记录了许多人的当年事,占座撩妹,夜半谈鬼,考试作弊,酒后疯癫,丝毫不避俗情,故妙在真诚。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李梦唐)妙在精警。
十二峰浮点点青,长天一碧接沧溟。晚来风起涛声壮,欲抱君山出洞庭。(晋嵘抄袭的民国诗,骗了我们好些年)妙在高远。
我生如魇,我合无光珠蚌敛。我死之年,我是池中素色莲。我曾离去,我入倾城冰冷雨。我欲归来,我与优昙缓缓开。(发初覆眉)妙在空灵。
茕茕江海水云身。壮悔花时未化尘。暮霭空销十六春。市灯昏。二八佳人新倚门。(军持)妙在沈痛。(原题是《忆王孙.乙酉暮春重过金陵口占》)
如果说巧妙是诗词的应有追求,那么雅驯则是旧体的内生标准。
如果只追求巧妙和辨识度的话,旧体诗词和新诗没法比,甚至连歌词都不如。旧体诗词的美感三分来自心思的巧妙,七分来自文字的雅驯。
但其实在雅驯和辨识度之间是有冲突的,游标拨向雅驯就是保守派,拨向辨识度就是实验体,其实保守派或者实验体都无所谓,保守派增加些辨识度,实验体留得住雅驯的根,就都是好诗。
简而言之,老高认为好诗词的标准,就是一种有辨识度的美感。怎么样,拔高拔到等于没说吧。
文学艺术这东西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比如说看电影,喜欢《老炮儿》喜欢《美人鱼》喜欢《百鸟朝凤》都很正常,注意!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无论哪部片子,我四岁的女儿都不会去看一眼。
与之类似,什么保守派、什么实验体,有 99.999% 的中国人毫不关心。
面对旧体诗词,认真你就输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