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十一尤(一)|his story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这节当中,蜀犬 吠日、吴牛 喘月、阮籍 青眼、潘岳 白头、子遒泛棹、王粲登楼都是古诗文中的常见典故。青眼和白头两典,分别在第十二章和第三章讲过了,剩下的我们一一道来。

「蜀犬吠日」根本是柳宗元在瞎扯,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讲,「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就是说蜀地的狗因为长期见不到太阳,太阳一出就汪汪叫。柳宗元绝对是西南地区的高级黑,他笔下除了这条蜀犬,还有一头黔驴。

「吴牛喘月」成典要早得多。据《世说新语》记载,魏国名将、太尉满宠之孙满奋怕风。某次在司马炎身旁侍坐时,北窗是个琉璃屏,似疏实密,只是看起来容易透风而已,满奋就已经面有难色。司马炎笑话他,满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可见在当时「吴牛喘月」就是个常见典。

《太平御览》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大意就是说,吴地酷暑,水牛畏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望月而喘。

蜀犬吠日和吴牛喘月,从字面上看十分登对,但意思却大相径庭,蒙学书《幼学琼林》中就讲得很清楚,「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这么说吧,非典之前,我不敢吃果子狸,是蜀犬吠日;非典过后,我不敢吃果子狸,就是吴牛喘月。

适兴子猷(由)常泛棹,说的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字子猷。据说谢安当初是准备将谢道韫许给他的,但后来觉得实在太不靠谱,于是选择了他的二哥王凝之。

其实,在魏晋疯人院里,王徽之的病情算是轻的。他最典型的一次发作,也不过就是「适兴泛棹」而已。

这件事记录在南朝刘义庆的《魏晋疯人院经典病例选编》中,当然,他自己起的名字叫《世说新语》。

话说王徽之家住山阴,某个飘雪的夜晚,忽然想念起了美术音乐两门抱的戴安娜…错了,是戴安道。于是来了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连夜乘船赶往远在剡县的戴家。船行一夜方到,王徽之却「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徽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当然,对此老高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有可能是戴家窗前没有摆放表示安全的那个花盆…这是谍战剧看多了的后遗症…

思归王粲强登楼中 的王粲也曾经错过了一桩婚,他倒不是因为作,他是因为丑。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后世以王粲诗赋为七子之冠,将其与曹植并称「曹王」。

其人少有才名,深得蔡邕赏识。相传他登门拜谒时,蔡邕「倒履相迎」,急于接待把鞋都穿反了。蔡邕还在生前立下遗嘱,「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予之」,死后将藏书六千余卷赠与王粲。

成年之后,因为长安局势混乱,王粲到荆州投靠同乡刘表。刘表亦素闻其名,本来想把女儿嫁给他。可一见其人相貌,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你懂吧…

王粲在荆十五年,有志不伸,心怀郁郁,倒是写了不少文辞俱佳的诗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登楼赋》。后世词曲中,常以「王粲登楼」喻指士不得志、思怀故土。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曹操素慕王粲才名,封其为关内侯,后拜为侍中。四十一岁时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

当时曹丕还是世子,亲率众文士送葬。为了寄托哀思,曹丕沉痛地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王粲陵前,驴叫声一片。所谓魏晋风流,就是要多没溜有多没溜!

好了,剩下篇幅我们来说说 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老高写这部书,没有这老两位的大力支持,早就洗洗睡了。

话说西周以上,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故称年为「春秋」。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大事记。因为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的,故多称《春秋》。

各国史书均已失传,唯鲁国《春秋》经孔子编订流传下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孔子的贡献,孔子之前的历史,我们真就两眼一码黑了。

孔版《春秋》惜字如金,讲究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古人看懂的都不多。于是大家又写书来解释它,我们称之为「传」。主要的传有三家:《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很快大家就发现,传也不是很容易看懂的,于是又有了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唐人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等等参考书。

我们说,《春秋》是按时间顺序记载的,就叫编年体,所谓「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编年体看似逻辑清晰,实则不然。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于2010年1月起开始挪用公款进行赌博,2011年4月畏罪潜逃,2012年12月被抓捕归案,2013年4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16年4月刑满释放。

这是只有一个人物的编年,如果人物增多,就只能写成这样:

2010年 1月,…张三开始挪用公款进行赌博…

2011年 4月,…张三(因挪用公款事发)畏罪潜逃…

2012年 12月,…张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抓捕归案…

2013年 4月,…张三(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016年 4月, 张三(因挪用公款罪服刑三年)刑满释放。

注意,括号里的内容如果你不重复交代一下的话,别人就很难厘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用编年体记录史实,当事件、人物的量级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司马迁做《史记》时,选择了纪传体。

纪传体的history,是真正意义上的his story,讲述一个个鲜活人物自己的故事。这种以人物为纲,时岁为目的方法,方便把很多时间点不确准的事件也夹带进来,还方便在故事讲完后捎带做个点评。所以《史记》一出,遂成后世修史的经典模板。

《史记》之后,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相继问世,并称为前四史。前四史主要是个人行为,写得最是走心。

《晋书》之后,修史成为了一项工作,难免有敷衍了事的地方。清乾隆时期,把先前各史压缩成包,合称二十四史。注意,这里面没有《清史》。

二十四史计3213卷,约4千万字。一天读1万字不间断,需要11年读完。所以遇到号称「熟读二十四史」的人物,我都会半信半疑。

反正我是把它当成步步高点读机的,「哪里不会点哪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