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九青(一)|般若波罗密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释典就是佛教经典。佛教始祖为释迦牟尼,故常以「释」称呼佛教事物。如佛教亦称释教,教主称释尊,长老称释师,僧人称释子等等。
而且自魏晋以来,僧侣皆以「释」为氏,比如绯闻不断的释小龙,以及他那同样绯闻不断的师父释永信。
释典一般是外人的称呼,僧人们自己则称其为内典,统称其它学派经典为外典。释典亦可称佛经或《大藏经》,由经、律、论三大部分组成。
经是释迦牟尼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也就是课堂笔记;律是释迦牟尼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也就是学生守则;论是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的心得,也就是读后感。
对常人而言,内典的名目普遍陌生。但也有个别非常有名的,比如《四十二章经》。韦小宝找这套经书的故事贯穿《鹿鼎记》始终,就算你没读过原著,估计也躲不过各种版本影视剧的轮番轰炸,对这部书多少有些耳闻。
佛教在中国的初传有多种说法,但以汉明帝感梦求法之说最负盛名。相传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遂遣使西行求法,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受邀到洛阳传经,据说首先翻译的就是《四十二章经》。
他们还在洛阳建造寺院,为了纪念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故取名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素有「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
平稳落地之后,佛教在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现在我们纵观「儒释道」三教,别的不说,一个「十一」长假走下来,从景点数目上,你就能看出佛教的压倒性优势来。
刨除硬件建设不谈,二千年来佛门之中还涌现出了众多的知名人物。
最知名的僧人是谁?我说是唐僧,估计反对我的人不多。如果你还看电视的话,一定知道《鹿鼎记》的轰炸方式是隔几年上个新版,而《西游记》的轰炸方式是一年两季寒暑假的老版循环。
唐僧,俗名陈祎(衣),法名玄奘,尊称三藏法师。他为了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回国后长期从事佛经翻译工作,组织翻译佛典75部1335卷,其中就包括用作标题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为了供奉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唐高宗李治时期,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也就是著名的大雁塔。
关于唐僧的影视版本不少。除了86版《西游记》的迟重瑞、徐少华、汪粤,像什么谢霆锋、文章、冯绍峰、吴亦凡其实都演过唐僧,当然,别忘了还有罗家英的only you!
最近,黄晓明拍了部电影叫《大唐玄奘》,没有猴子没有猪,实打实讲的是玄奘西行的事儿。说实话,我不相信他们能拍好,所以一直也没看。据说这部片子将代表中国参与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不黑不吹,送啥去都一样。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玄奘不是西行取经的第一人。名僧法显早在东晋时期,就从长安出发,前后历时14年,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归国。
「显法师则创辟新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一部《西游记》,名气遂悬殊。
话题即开,我们再讲几个有名的僧人。这部水煮主要讲的是诗词,所以我们选和诗词有关的。像一苇渡江的武林高手达摩、丈量地球的科学狂人僧一行都不在候选之列。
首先,咱说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及他主要是因为他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禅语,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这一偈子。
——他说什么意思? ——谁知道去! ——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好…
这是郭德纲和于谦在《我要奋斗》中的台词,也基本可以代表本人观点。
下面再说说佛印,选他因为他和第三十八章男主苏perstar是朋友。说话某日苏东坡做了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己颇为得意,派书童送到隔江的佛印处显摆。
佛印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东坡勃然大怒,气呼呼地来找佛印算帐,却发现佛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端正正地写着十个字: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最后,再说一个藏传佛教的仓央嘉措,这个人和韦小宝多少也有点联系。读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韦小宝有个少数民族兄弟桑结喇嘛。正是这个桑结喇嘛把仓央嘉措推上了六世达赖的位置。
这个人根本不会汉语,却因为一帮神翻译而火遍朋友圈,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李叔同?知道「长亭外、古道边」就可以了。
苏曼殊?假和尚不算!
我们还得留点篇幅给道家,仙经一般所指是道家的典籍,不展开讲了,就说个庄子的事儿。
庄子和道家什么关系?后世道教继承发展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老庄二人也被神化。唐玄宗时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宋徽宗又升级为「微妙元通真君」。
但其实庄子根本不care这些。龟曳尾典出《庄子.秋水》,说的就是楚王请庄子做官,庄子对使者说: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用绸巾包好,箱子装好,用于宗庙的祭祀。你说,这只龟是愿意死去而享受这种待遇,还是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反正我选B!
后世便以「曳尾涂中」比喻清贫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有出世就有入世的。「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和嵇康、阮籍一伙人玩闹够了,求见司马师。司马师说「吕望欲仕邪?」山涛默认,从此平步青云。
晋士只知山简醉说的是山涛的儿子山简。他在任荆州都督时,任四方寇乱,天下分崩,依旧纵酒成性,怡然自得,时称「醉山翁」。
这一点他就不如老爹。山涛也善饮,八斗才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试他的酒量,准备了八斗酒让他喝,还暗地里又添了一些。但山涛喝到八斗即停,不复再饮。
山涛,「竹林七贤」中最靠谱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