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 三肴(三)|一球成名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交。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这章还得从欧洲杯说起。大陆那头正踢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大陆这头的中国球迷也一直没闲着。这两天每到五六点钟,朋友圈就被C罗、贝尔刷屏不说,就连新华社也跟着凑热闹。

英格兰被冰岛击败后,新华社特地出了一篇评论,题目叫做《国足复制冰岛奇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资深球迷都知道英格兰这几年一直被称为「欧洲中国队」,拿这场比赛说事儿一点也不吉利。

每到世界杯、欧洲杯年份,还有一则旧闻常被提起。2005年,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在北京公开宣布:「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还给山东临淄发了一个足球起源地的认定证书。

其实,这事儿除了给临淄派送一项文化产业之外,本身挺无聊的。找个球体踢来踢去本是极其常见的一类活动,因为其他形状的物体确实不那么容易踢。所以,我们不能把用脚踢的球,都视为足球。更何况,中国古代的蹴鞠(亦做蹴踘)本身还有很多种玩法,比如本章中的「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明显类似于手球、篮球或者铅球吗?

蹴鞠相传始于黄帝,是在蚩尤的胃里塞满毛发制成的。(看到这则传说后,好长时间我都不想踢球)。《战国策》中记录了临淄城「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下棋)、蹋鞠(蹴鞠)者」,说白了,就是齐都临淄已经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也是把足球起源地认定为临淄的唯一证言了。

到了唐宋,蹴鞠迎来春天。当时的蹴鞠运动多以表演为主,根据花样多少和难度高低来决定胜负,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花式毽球。后来虽然出现了对着「球门」射准的玩法,但始终没有很强的对抗,非常适合普及推广。所以,从皇宫到陋巷,从军营到市场,到处可以看到蹴鞠人的身影。

在南宋,还出现了蹴鞠爱好者组成的社团,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如果说蹴鞠就是足球的话,那这个组织就是足协的祖宗了。这个组织的全称叫「齐云社」,不知道班主是不是叫郭齐纲。

当然了,在这个时期,还诞生了蹴鞠史上唯一一位超级巨星,因《水浒传》一球成名的高俅,高球王。

在中国,知道高俅的人不少,但真正了解高俅的人不多,大家对高俅的认识,多多少少存在些误解。

误解一:高俅是虚构的。

这也难怪,高俅是因《水浒传》才广为人知的,《水浒传》毕竟是小说,里面90%以上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而且这个人踢球好,还叫了一个很怕别人不知道他踢球好的名字,看起来就更加不真实。

但这位高球王确有其人,本尊和小说人物的吻合度也挺高。高俅在《宋史》中没有专传,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徽宗本纪》、《李若水传》等章节找到他的雪泥鸿爪,特别是在南宋人王明清所纂的《挥麈后录》中,详细记录了高球王的职业生涯。

高俅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启蒙教练,他就是我们在第三十八章讲过的苏perstar,苏轼。苏轼一代文豪,自然用不着别人帮着起草文书,但抄抄写写还是要雇个人的。高俅「笔札颇工」,人生第一份工,就是给苏大学士当秘书。

苏轼对高俅还是认可的,外任离京时,先把高俅推荐给了曾巩的弟弟曾布。曾布谢绝后,又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诜。这位王诜是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皇帝)的姑夫,有一次王诜命高俅去端王府送快递,彻底改变了高俅的人生。

当时赵佶正在园中蹴鞠,奈何队友都不给力。正窥见场边有一快递小哥满脸不屑,就问高俅:你行吗?你can你up!高俅也不客气,与赵佶对踢一场,令赵佶十分满意,就是贝尔对拉姆塞,施魏因施泰格对厄齐尔的那种满意。赵佶当即派人通知王诜,连快递带小哥,我都要了。高俅从此一球成名,深得赵佶器重,逐步升迁为太尉,总管禁军。

误解二:高俅只会踢球。

宋徽宗虽然不是皇帝料,可也没傻到找个只会踢球的家伙来保卫自己。事实上,高俅情商极高,善于应对,而且文能抄抄写写,武能使枪弄棒,虽然诸多不精,但好歹是个全才。

高俅还是个作秀高手,他掌管禁军20余年,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样。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总而言之,把军队练到了「除了打仗,什么都行」的境界。以至于后来面对金军虎狼之师,开封城几十万禁军瞬间瓦解。如此强大的败家能力,只会踢球是万万做不到。(此处参考邓亚萍与即刻搜索)。

误解三:高俅是个大奸臣。

《水浒传》中,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称为「四贼」,确是大奸臣无疑。但真实中的高俅倒未必能够得上那个「大」字。

《宋史.钦宗本纪》记载,「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并无高俅、杨戬二人。杨戬在陈东上书前就挂了,自然无须再提。「六贼」加上杨戬,《宋史》都有专传,蔡京入《奸臣传》,王黼、朱勔入《佞幸传》,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入《宦者传》。唯独高俅,没有专传,记录寥寥,说明坏也坏不到哪去。

反倒是有野史记载,高俅不忘苏轼旧恩,「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倒也像个有情义的人。

《宋史.李若水传》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寿终正寝,比蔡京、童贯的死法好多了。

大奸也好,小奸也罢,总之有个四年一度无聊梗: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一千多年没缓过来!

这章内容少,就都留给足球吧。再说说「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交」。两句均出自《诗经》,《小雅.白驹》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就是很白很白的样子;《秦风.黄鸟》有「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就是黄鸟的叫声。

根据这两句,老高不负责任的预测下,本届欧洲杯,进入决赛的是穿白衣的德国和穿黄衣的比利时......

话音未落,比利时出局了,输给了浑身带刺的威尔士,「交交黄鸟,止于棘」,原来是这么解释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