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 二萧(三)|谁做事,谁背锅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这段时间,在老高的职业领域出了一件大事儿。

援引官方的说法是,律师吴良述到南宁青秀法院立案,因法院既不立案也不予出具任何书面回执,进而向法院信访部门投诉。因为怀疑吴律师违规录音,前来检查的法警与吴律师发生了肢体接触,过程中撕裂了吴律师的裤子。于是,就有了吴律师在法院门前露大腿的那张照片。

照片一经流出,迅速传遍法官、律师两界,业内人士利用自媒体平台纷纷发声,俨然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法官、律师两界最为激烈的一场论战。

随着事件过程日渐明晰,法官界的代表们逐渐脱离了主战场,双方开始自说自话,律师界为这位律师的遭遇愤慨,法官界为这位法警的未来惋惜,看似对抗实无交锋。

老高一直没有参与这场论战,我虽然有个公众号,却是用来讲国学的,硬搅和进来不合适。但偏巧本章讲到晁错这位史上最著名的背锅侠,于是就放在一起,说说「谁做事,谁背锅」。

董对晁中的「晁」说的就是晁错。此人比汉景帝刘启大一轮,自幼学习刑名之学,也算是政法专业毕业的。有思想、有担当、文笔还好,「重农归粟」,「移民实边」,年纪轻轻就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改革方略。

36岁那年,汉文帝任命晁错为太子家令,相当于汉景帝的私人教师。从此天天和汉景帝谈治国安邦,直到把景帝谈出了个人崇拜。景帝即位后,很快将偶像晁提拔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这时偶像晁发话了:刘同学,咱们得削藩了。

什么是「藩」?大家还记得第十四章中那匹委屈的白马吗?刘邦建国后,吸取了周秦两代的教训,在「封建制」和「郡县制」之间搞折中,在长安周边分封刘姓王,在离长安较远的地方设置郡县。而这些刘姓王就是晁错口中的「藩」。

晁错的削藩理论大抵是这样的。

因为:这些「藩」有兵有粮有地盘,削他也反,不削他也反;

所以:不削不如削,晚削不如早削,小削不如大削。

于是作为粉丝的景帝果断下令,削吴王豫章、会稽二郡,削楚王东海、薛二郡…

诸侯哗然!你削谁,谁愿意,还连句「你瞅啥」都不说!再说了,你晁错也太能忽悠了,「削他也反,不削他也反」这条假设你是怎么证明的?

晁错:现在削就你了,你反不?

吴楚七王:诛晁错!清君侧!

就这样吴楚七国被景帝削反了,「不削他也反」这个假设也就无从证明了。

但大家注意,吴楚七国也是很讲斗争策略的,他们不说反叛,只求诛晁错。

就像现在的吴律师,要追究的也就是涉事法警的责任。

其实削不削藩和晁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提削藩无非是尽到一个做臣子的责任,最多无非是想让景帝更器重,让同僚更仰视而已…

但最终为了不给吴楚七国口实,景帝腰斩晁错于东市。

没办法…谁做事,谁背锅!

如果说晁错有错的话,也就是史书定论的四个字:峭(严厉)直(刚直)刻(苛刻)深(心狠),法警之错亦大抵如此。话说回来,不具备这四个字,又真的适合做法警吗?

就说到这吧。七国有七国的委屈,景帝有景帝的为难,如果晁错一斩天下太平也就斩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斩了晁错,七国还是乱,徒令有担当的臣子们寒心。

董对晁,说完了「晁」,再说说「董」。董仲舒比晁错小21岁,晁错背锅那年,他还天天宅在家里研究《春秋公羊传》,其实他的整段人生都相对平淡,大把时间都是在修学著书,却在死后莫名其妙地背上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美化专制、奴化国民这口大锅。

班对马中的「马」 指的是写《史记》的司马迁,「班」指的是写《汉书》的班固。其中司马迁曾经和董仲舒学过《春秋》,算是董老师的学生,但却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么一件当朝大事只字不提,显然不是他的风格,更合理的解释就是根本没有这件大事。

百余年后,班固在《汉书》中倒是记录了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内涵也显然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差甚远。

其实纵观整个汉代,无论是神仙方术,还是实用科学,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也能从侧面证明,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整个汉代根本就不存在。董仲舒在近当代背的这口大锅实在冤枉。

当然了,这种死后锅并不会影响董老师幸福感,至少比这一班一马好多了。司马迁替李陵背锅,做不成男人,而班固替窦宪背锅,做不成活人…

讲了晁错,就不应错过贾谊。贾谊和晁错同年生,比晁错成名还早。董仲舒出生那年,21岁的贾谊已经进入了汉文帝的智囊团。但年少成名也不是什么好事,受到老臣周勃、灌婴排挤,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常称其为贾长沙。

贾谊在长沙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进了他的房间,这被认为是件不吉利的事儿,于是贾谊就写了一篇《鵩鸟赋》来给自己压压惊,也算是说破无毒。贾谊赋成伤鵩(服)鸟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此后不久,贾谊就被召回长安。汉文帝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问了他很多关于鬼神的事儿。李商隐为此写了首很知名的绝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其实贾谊也有很多极有见地的政论,甚至连晁错的削藩,都不过是贾谊嚼过的口香糖。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帝只问他鬼神,实际上是爱护他。

但贾谊这个人心事极重,梁怀王坠马而死,时任梁怀王太傅的他深感歉疚,自己找锅背,33岁就忧郁而亡。

最后讲讲周公诗就托鸱(吃)鸮(肖),周公就是第四十三章讲过的那个周公旦。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即位,周公摄政。武王之弟管叔、蔡叔散布谣言,说周公想篡权,并与商朝遗民联合造反。面对这样一口大锅,周公果断东征,消灭管蔡集团,并作诗向周成王表白自己的忠心,据说《诗经》中的《幽风.鸱鸮》一诗,即是周公为此而作。这也算是面对背锅最彪悍的态度了。

就比如欧洲杯揭幕一战中的吉鲁,在上半时屡屡错失队友直传的情况下,下半时用一记坚毅的头槌告诉大家:哥来欧洲杯,不是替本泽马背锅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