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十蒸(三)|勇敢的辛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对同登。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风绕屋,水襄陵,紫鹄对苍鹰。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杨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先摇一个远景:月黑风高,绵延数里的军营里灯火零星。
跟拍一组人物全景:数十名黑衣人有序潜行,迅速向军营靠近。
画外,进男主那浑厚的声音:「这大营里睡着五万敌军,活捉那个叛徒,只有一次机会。」
其间,众黑衣人翻过栅栏,爬上碉楼,徒手拧断哨兵的脖子,这些都是套路。
然后,切进大帐之中一张猥琐的笑脸,正往自己油腻腻的口中灌酒。懂套路的都知道,这个人笑的机会不多了。
账外传来声音:「张知府,王爷有秘事相商,能否借一步说话」。那猥琐男听到后,一面向几个酒友拱手告罪,一面摇摇晃晃地走出了大帐。
此时,账外又传出一阵迅疾的风声,和一个刚到嘴边就被按回进喉咙的「啊」!
以下是一组长镜:众黑衣人或狙击,或清障。男主骑着一匹快马,马颈上负着猥琐男,一路急停急起急转弯,偶尔还玩个漂移,高速闯出重围。
按套路,这里该进片名了。当然,也可能是进广告。
进典故的,你肯定没见过。
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 这是两个关于梦的典故。扬子就是第五十三章讲过的扬雄,据传他在写《甘泉赋》时,梦到口吐白沫…对不起…是口吐白凤,自此辞赋大进。一看就知道,这是宣传的套路,梦到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比之下,何郎的梦还比较可信。他是花钱请大师解梦,想必不会瞎编。
何郎,东汉人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容貌俊美,素颜宛如抹粉,世称傅粉何郎。加上其少年才秀,颇得曹操宠爱,娶了金乡公主为妻,成了曹操的养子兼女婿。
成年之后,其人口碑不好。趋炎附势、虚浮不实不说。还耽爱女色,引领大家嗑药。有次何晏做了一个梦,梦见几十只青蝇聚集在鼻子上,就请相师管辂解梦。
管辂说:「鼻者山也…今青蝇臭恶而集焉。位峻者颠,可不惧乎?」告诉何晏要小心点。管辂回家后把这事儿说给舅舅听,舅舅埋怨他得罪权贵,管辂却说:「与死人语,何所畏邪?」转过年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何晏三族。
好了,典故插播完毕,下面开始进片名。
本章开头那段敌后奇袭,跨境缉凶的故事,片名就叫《湄公河行动》…不好意思…片名就叫《勇敢的辛》。
辛,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府人。济南府还曾经出了一个比他大56岁的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清人王士禛合称二人为「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济南府已经沦陷十三年了。作为一个出身在金国的汉人,两次在大金科举考试中落榜的他,偷偷地将国籍改成了大宋。
其实也不能说是偷偷。21岁时,辛弃疾就已经带着自己的二千人马,大张旗鼓地投奔了敌后抗金联军的带头大哥耿京。其后奉命南下与南宋政府联络,刚谈好正面作战和敌后作战的配合,就听说耿京被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给杀了。
辛弃疾一怒之下,就上演了开篇那一幕,率领五十多人闯入超过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并穿越大半个中国,将其带回建康处决。虽然人数比上多少有些水分,但这难度,应该比活捉糯康要大多了。
南渡君臣,久不见这等英雄,「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宋高宗当即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那年他23岁。
当时,他不曾想到,等待他的,将是迷惘困惑的余生。
不管是《美芹十献》,还是《九议》,他的「万字平戎策」,最终「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北伐大志难酬,人不得其用,只能「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回家写写诗词。
从物质生活来看,辛弃疾过得还不错。四十岁时,他在江西上饶建造了一座大庄园,「稼轩」别号即由此而来。园子的豪华程度居然把一代大儒朱熹给惊到了,「以为耳目所未曾睹」。
考虑到辛弃疾祖产都在金国,到建康时是个「裸官」,职业生涯一半时间被停职停薪,还得养活七个老婆、九儿二女一大家,多少有点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的意思。
当然,这些形不成证据链条的嫌疑,不足以动摇辛弃疾的气节。多年之后,晚年被定性为「伪学魁首」,长期受到批判的朱熹病逝。其时天下「谈朱色变」,门人弟子大多遁走江湖。但辛弃疾竟敢公然写悼词纪念之,「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一棺割阴阳,里面是百世师,外面是万人杰。
当然,如果就靠这点事迹,今天能知道辛弃疾的应该不多,为其「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还是他的词作。
上一章我们说过,苏轼的「以诗为词」在北宋时期应者寥寥。但靖康之后,山河巨变,言志一派迅速衍成巨流。辛弃疾在失意之余,以笔代剑,消磨胸中块垒。其壮美雄浑的词章震撼了当时的词坛,并带出了一个延展近百年的稼轩词派。
如果说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只是一种玩票的话,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却都是辛弃疾的亲历,只有他写,才不会觉得违和。还是那个王士禛,评价「济南二安」时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前一句争议不少,后一句几成共识。
而且,辛词现存六百多首,令慢兼善,婉豪俱工。既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重大拙,也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小清新;既有「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的英雄气,也有「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的儿(ji)女(you)情;既有「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一本正,也有「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无厘头。
戏路之宽,千古一人。
别忘了,还有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这首词,鬼知道那个搜索引擎现在叫什么名字。
还有「明月别枝惊鹊」,因为它和鸟寒惊夜月意思相近,所以我们才在这章讲了辛弃疾。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病入膏肓。面对破碎的山河,想起未竟的事业,临终前,他说出了人生的最后四个字:
「蓝瘦!香菇!」
…晕,又错了…
辛弃疾最后的四个字是:
「杀贼!杀贼!」
—END—